【致敬吾师】看到学生走得更远是我最大的满足——记先进制造工程学院高先和老师

发布者:宣传部发布时间:2024-10-28浏览次数:255

“不好意思,我来迟了。”高先和从实验室匆忙赶来接受采访,对记者说道。每次课后,讲台下的高老师总是被同学们团团围住,从实验设想到装备难题,从传授技术理论到实际应用转化,在聊不完的话题里,引领一届又一届的学子,怀揣强国梦想,潜心科技创新。

从教以来,高先和先后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一等奖3项,二、三等奖6项,被授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安徽省新时代教书育人楷模、安徽省教学名师、安徽省研究生优秀团队指导教师、合肥市最美科技工作者、合肥市拔尖科技人才、合肥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师者之心 就是与学生共同成长

从第一次站上讲台至今,高先和已从教三十二个年头。从最初“电路设计”到今天的“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虽然研究方向不断变化,但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始终如一。“当初选择做教师,我决心要做照亮学生的蜡烛,在伴随学生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一位老师最大的满足”。

“每次和学生在一起时,我总有说不完的话”,今天是检验学生实训成果的日子,高先和详细解答学生在仪器操作、数据运算过程中的问题,手把手分析实验改进方向。对于比较内向害羞的学生,高先和则以随机点名的轻松方法,邀请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帮助他们迈出表现自我的第一步。

高先和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教师的职责便是发现并发扬他们的闪光点。他总是鼓励学生多尝试,多交流,不惧试错。“我们都是平凡的人,难免会出错,但是我们在纠正错误的过程中必有收获,我们就能不断进步”。面对有畏难情绪的学生,他鼓励他们,“宁可在学校里多‘试试错’,我们经历了,以后在工作岗位上就不会再犯‘同样的错’!”

从教多年,高先和总是“善于”发现那些“发光”的孩子。“每次看到学生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我就觉得无比自豪。”高先和说。2006级毕业生连顺,现任科大讯飞产品总监,他在多年后依然和高老师保持密切联系。读书期间,在高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让他在自己擅长的领域里闯出了一片天地,首次参加安徽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便斩获三等奖。

作为支部书记,高先和带动先进制造工程学院实验实训中心党支部22位老师一体推进“党建+教学+科研+服务”融合发展模式,抓牢“思政育人责任田”,抓好“科研育人示范田”,抓实“实践育人丰产田”,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双融双促”。支部先后获评第四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第三批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首批安徽省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安徽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安徽省四星级党支部、合肥市五星级党支部、太阳成集团tyc234cc主页五星级党支部。



科创之魂 就是让成果“落地开花”

“教学与科研之间的关系从来都不是独立的,”高先和在潜心教学时也不忘紧抓科研。近年来,他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7项,实用新型专利15项,主持参与了安徽省自然科学重点项目4项,并且带领团队负责学院的2个安徽省工程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协同创新中心和2个校级科研平台。他带领团队积极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科技厅“揭榜挂帅”项目,主持企业委托项目11项,助力地方政府战略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

在谈到科研之路上的困难时,高先和不禁感慨:“一直以来微压差控制技术都是依赖于进口,国内硬实力不够强,我的心愿就是一定要用上自己的技术。”多年来,高先和及其科研团队研发的微压差控制系统在有关行业和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在疫情时期,“微差压变送器”被应用于火神山医院,成功实现了工业产品应用于医疗设施的“跨界”,解决了当时国外救援产品昂贵和物资短缺的不足。其原理是通过变送变排稳定压强,使病房内外气压出现差异,从而起到约束病毒在室内的作用。而现在,高先和团队又将其反向应用,将污染的空气限制在室外,从而保证家庭空间的洁净,使“高大上”的技术走进寻常百姓家,与日常生活“无缝衔接”。

此外,高先和指导学生研究的红外光谱检测技术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师生将其开发为仪表应用于有毒有害气体的检测,目前可以检测碳分子的气体,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我们仍然在继续这项研究,希望可以检测氮和硫以及更多的有毒有害气体。”从“无人便利店”到“移动式核酸采样工作站”再到“多组分红外气体分析仪”,科研之路漫漫,高先和团队创新不止。

在高先和的指导下,实验实训中心党支部与公益组织、企业、社区联学联建联育,坚持服务地方“破题攻坚”,构建“五联一体、四促三力”工作机制,建设学院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平台,构筑科研育人新模式。支部党员先锋岗开展重大科技攻关和企业技术开发服务,政校企三方资源联动,支部党员积极承担政府和企业委托项目,形成特色学科研究方向,培养了一大批符合区域发展所需的产业工程师。



三十二年教学育人路,三十二年科研追梦路,高先和不忘初心,保持热爱,在离退休还有不到四年的时间里,高先和一如刚参加工作时的热忱,“每一个学生都有无限可能,能看到学生走得更远,是我最满足的事情。”高先和欣慰地说。

(党委宣传部 先进制造工程学院 潇潇 解雅婕 学生记者 李鑫)

 


X